全部新聞 > 動態新聞
2012-03-20 瀏覽量:3141
這里是早在秦朝就有建制的千年古邑;這里也是中國沿海最開放的發達地區之一。二月末的鄞州,在綿綿細雨浸潤下,灰褐色的寧波博物館愈發顯得莊重。利用舊城改造留下的磚瓦建起的外墻與博物館線條明朗的外形相得益彰,讓人強烈感受到歷史與現代在這里的碰撞和交融。
順著博物館向南望去,幾十棟造型各異的高樓各自展示著洋溢青春活力的曼妙身姿,也講述著這座城如今的發展和輝煌。很難想象,就在五六年前,這里還是一片雜草叢生之地。位于鄞州中心城區的寧波南部商務區,當地人口中自豪的“寧波曼哈頓”,從2006年12月28日打下第一根樁基到現在高樓林立、成為浙江省重要的總部經濟高地,這里的變化,其實也是鄞州發展的一個縮影。
2002年撤縣設區10年來,寧波市鄞州區發展的速度之快令人瞠目。2011年,鄞州地區生產總值達945億元,實現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13.6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38.3億元;而這組數據在2002年時分別僅為200.8億、27億和82.9億。
高速的發展,并不能回避面臨的問題。“比如說工業經濟,”寧波市委常委、鄞州區委書記陳偉俊并不諱言,“鄞州的工業經濟總體來說底子不錯,但與昆山、江陰、蕭山等地區相比,還是有不小差距,去年昆山工業產值超過7000億元,江陰是5400億,蕭山是4400億,而我們只有2200多億,不到人家一半;而且我們重大項目偏少、技改投入也顯得不足。”
先發優勢相對弱化、要素瓶頸制約加大、城市經濟水平有待提高……鄞州要想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就必須邁過眼前這道坎。
用什么來引領鄞州未來的發展?用什么來推動鄞州的新突破、新跨越?鄞州人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鄞州方向:“出路只有一條,那就是靠質量”
2012年新年伊始,鄞州區第十三次黨代會,從履新的陳偉俊代表區委所作的報告中,鄞州人第一次聽到了“質量新鄞州”的提法,而這也為當地今后一段時期的發展指明了道路。
作為“喝到改革開放第一口水”的沿海發達地區,鄞州的發展有目共睹:全區現有工業企業約2萬家,其中3家年銷售超百億元、371家超億元,上市公司達10家;擁有雅戈爾、杉杉、奧克斯、廣博等一批著名品牌;形成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生物醫藥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與紡織服裝、家用電器、汽車配件、金屬制品、文教文具五大傳統優勢產業遙相呼應的“5+5”產業格局;綜合實力、產業發展能力、科技綜合實力等均名列浙江省乃至全國前列。
正所謂高處不勝寒。為這樣一個先發地區的發展破題并非易事,“質量新鄞州”的發展定位自然也經過了深思熟慮。從2011年年底上任伊始,陳偉俊和其他區領導班子成員就不斷奔走于大小企業和街道鄉鎮,問診把脈,為鄞州經濟社會的發展謀求出路。“鄞州發展的出路只有一條、選項只有一個,那就是靠質量。鄞州盡管發展基礎好、規模大、有潛力,但也面臨著種種問題,只有徹底改變粗放的發展方式,全面提升整體發展質量,才能化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實現新一輪的跨越發展。”在反復進行走訪調研后,這位文質彬彬、略顯敦厚的鄞州新掌門人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根據著力打造“質量新鄞州”的總體定位,鄞州提出了今后5年發展的目標:通過5年努力,實現科學發展水平全省率先、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率先建成“兩個率先”。其中,第一個率先的核心是實現更科學、更有質量的發展,力爭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以上,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固定資產投資5年翻番,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和高新技術行業產值比重均達40%以上;第二個率先是要讓群眾生活更幸福,著力破解一批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實現民生幸福從“人均享有”向“人人享有”提升。
鄞州性格:“不干則已,要干就要干到最好”
雖說“質量新鄞州”的提法是第一次,但置身鄞州,卻不難發現鄞州人一直以來對“質量”的追求。從10年前連像樣的建筑都沒有幾棟的農村,到現在商務區、寫字樓、商住樓、繁華商圈、文化設施、市民公園有機結合的現代新城,就可以算是最好的例證。
2004年,萬達集團準備在鄞州新建萬達廣場,但當時的一片荒蕪讓沒有在農村做過投資的萬達董事長王健林心里沒譜。而當2006年年底鄞州萬達廣場開業時,眼前的新鄞州讓王健林吃驚不已,連說了幾遍“想不到”;更讓他想不到的是,開業第一年,鄞州萬達收入就達8個億,成為萬達最成功的投資項目之一。
鄞州區副區長黃新山表示:“‘質量新鄞州’既是鄞州發展到現階段的必然選擇,也是對鄞州發展軌跡的繼承和延續。”
“我們鄞州干什么事,不干則已,要干就一定要干到最好。”這是記者在鄞州采訪的幾天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干到最好”,不僅針對建設質量,同時更是對發展質量的要求。
冬末初春的雨后,走在鄞州區云龍鎮,清新的空氣中混雜著泥土的氣息,路邊小河溝里的流水清澈明亮……而據說,幾年前這里卻是另一番景象。
鑄造業曾是鄞州的支柱產業,全區150多家鑄造企業年產值達40多億元,而云龍鎮又是鑄造企業最集中的地方,當年鎮上還有“中國鑄造之鄉”的牌匾。但作為傳統“三高”企業,鑄造企業一方面消耗了過多資源和占用了大量土地,另一方面在生產過程中排放大量廢水、廢氣和粉塵,對環境造成嚴重危害。面對這樣的情況,2008年鄞州下決心淘汰區內一批落后的鑄造企業,區政府與159多家中小鑄造企業簽訂關轉協議,鄞州為此每年減少20多億元工業產值和2億多元稅收,財政還拿出上億元資金對企業進行補助、補償。
“過程很痛苦,但再痛苦也要轉!”回首幾年前的往事,長期分管工業的黃新山坦陳,“鄞州經濟發展必須走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只有這樣,鄞州的發展才會有質量可談。”
鄞州質量:“‘五大戰略’打造鄞州新品牌”
城在綠中,綠在城中。早春二月,不管是在鄞州新城區,還是在所屬的街道鄉鎮,隨處可以見到片片新綠,青山、綠樹,或沿路舒展,或繞水相映……這片“綠意”,與近年來鄞州對生態的重視和投入,有著莫大關系。
時間退回2010年,認準“含綠量就是含金量”的鄞州設立了國內第一只縣級綠色碳基金,僅幾個月時間,就募集到7600萬元,專門用于種植碳匯林;不僅如此,鄞州還提出建設“森林鄞州”,把生態建設當成政府的大事、要事來抓。短短一年多,鄞州的森林覆蓋率提高到49%;僅2011年1—11月,就完成平原綠化和山地造林1.3萬畝,建成碳匯林工程1000多畝,通過省級“森林城市”驗收,榮獲全國首批“生態中國城市獎”。
實際上,“生態質量提升”也正是打造“質量新鄞州”著力實施的“五大戰略”之一。“大力實施發展質量提升、建設質量提升、文化質量提升、生活質量提升、生態質量提升‘五大戰略’,全面打造質量鄞州的新品牌。”陳偉俊在很多場合都有過類似的表述。具體來說,發展質量提升,包括堅持新型工業化與新型城市化協同發展,加大產業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力度,完善科技人才和區域創新體系,加快建設大產業、大平臺、大基地和大項目,全面增強區域經濟核心競爭力;建設質量提升,包括推動市區、城鄉融合發展,推進區域之間、功能區塊之間的有機互動和錯位發展,加快“十大功能區塊”建設;文化質量提升,包括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打響文創產業品牌,優化產業規劃格局,優先發展軟件信息、動漫游戲等產業;生活質量提升,包括完善就業創業體系,優化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生態質量提升,包括深入推進綠色發展,著力改善生態環境,加大節能減排力度,促進資源循環利用,全面增強區域可持續發展。
陳偉俊稱,“五大戰略”涵蓋了經濟、城建、文化、民生、環境等方面,明確了發展目標,樹立起整體的統籌觀,使鄞州的發展既看GDP等“硬指標”,更關注民生改善等“軟指標”;由此打造的也將是一個五位一體、科學發展的“質量新鄞州”。
區黨代會上,聽過新書記打造“質量新鄞州”的發言,臺下“跑過不少國家、見過些世面”的廣博集團董事長王利平,還是難掩內心的激動。“政府一直在不斷提供新的音樂讓我們跳出精彩的舞蹈。鄞州過去的10年發展非常快,但我相信新的發展契機將會更好。”他的這句話或許是很多鄞州人共同的心聲。
(轉自《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