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新聞 > 動態新聞
2019-08-30 瀏覽量:4091
在紙餐具車間的機器操作房內,王文周正對著一臺機器維修,三兩下的工夫,原本停轉的機器又運轉了起來;沒過多久,王文周又來到油墨房,根據最新的訂單要求,他需要調出一種綠色的墨,看了一眼樣品的顏色了,他熟練地把兩種墨按比例進行調配,并成功調制出了樣品的顏色;緊接著,他又來到辦公室,把一天的生產計劃安排做了出來……在紙餐具車間,王文周就是這樣的一個忙碌的“多面手”,什么都會,什么都懂,為此,他有了一個綽號——“能人”。
能操作:各類機器,自學成才
今年44歲的王文周來到廣博已經14年了,在這里干的最多的,就是跟機器相關的工作,不管是操作、維修還是保養,他都在行。而真正同機器結緣,還得從98年說起,王文周是中國最早一批會操作柔版印刷機的人,“那時候全國也沒有幾臺這樣的機器,懂的人就更少了。”那時候的王文周一邊跟著機器師傅學,一邊自己對著說明書鉆研、練習。時間一長,他也慢慢掌握了機器的構造、工作原理和每個零部件的作用,更難得的是,他一有空,也會鉆研其他類型的機器,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慢慢成了機器專家,不管什么樣的機器,只要稍加詳細了解,就能很快熟悉起來。
為了能學到更多,王文周還加入了一個柔版印刷的協會,跟其他的人切磋交流,漸漸地,他在業內也有了名氣。2004年,西安一所技術院校邀請王文周去給學生們上課,在那里,他一年內就教了100多個學生,“跟不少人關系都很好,既是老師,又是朋友,有一些現在都還在聯系。”而這其中,有好幾個學生,在一年后跟隨他來到了寧波,來到了廣博工作。
能管理:人手不足,邀人相助
學生多也給王文周帶來了不少幫助。今年上半年,紙餐具車間的訂單爆滿。高興之余,王文周開始擔憂了起來:“單子多了,意味著人手也要增加。”可車間里會操作機器的人又遠遠不夠,為了這個事,王文周好幾個晚上沒睡著覺。為了這批訂單而額外招人,肯定會增加公司的成本,但是不招人,訂單又趕不及。思來想去,王文周想到了自己的朋友和徒弟們。打了幾通電話后,他的朋友和徒弟們都爽快地答應了,有幾個甚至早就已經轉行,但因為他的號召選擇而“重出江湖”。
“這些人我都比較熟悉了,技術方面沒問題,人品也有保障,做起事來讓人放心。”在大家的幫助下,這批訂單按時完成了。
能吃苦:維護機器,不眠不求
同樣是在今年上半年,又一個大單子擺在了王文周的面前。然而這一次的問題不是人,而且機器。“為了確保貨物能及時發出,車間給工人們安排了白班和晚班,幾臺機器要保證24小時不停的運轉,”車間負責人楊鳳婷說,而作為車間唯一一個精通所有機器的,維修的擔子就壓在了王文周一個人身上。
可以說他是第一負責人,也是唯一的負責人。當時已經是6月了,高氣溫的環境下,機器“罷工”的頻率越來越高,王文周出現在機器房的次數也越來越多。“晚上八九點鐘下班都成了常態,十點以后下班的情況也時常發生。”楊鳳婷回憶說,有時候王文周前腳剛邁進家門,后腳就會接到機器出狀況的通知。
有一天凌晨4點,王文周還在睡夢中,就接到了楊鳳婷打來的電話:機器又不行了。洗了一把冷水臉,王文周就往公司里趕。“這一次的問題比之前的都要嚴重,我前后花了兩個多小時的時間才修好。”王文周說,修完以后,他才發現外面早已天亮了,“回家肯定是不行了,就在辦公桌上趴一會吧。”但沒趴多久,上班的時間就又到了,王文周只得又洗了一把冷水臉。
回想起那兩個月,王文周坦言累得難受,“但如果不能按時完成訂單,我會更難受的。”王文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