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新聞 > 行業新聞
2015-05-27 瀏覽量:3060
世界經濟沒有大的好轉,中國也處于比較優勢轉換階段,因此,不應對短期內外貿進出口出現大的好轉抱有過高期待。
盡管世界經濟出現分化,但是各國都在努力改善自身經濟發展環境。中國也在全面深化改革,促進外貿穩定增長和轉型升級。跨境電子商務、市場采購貿易、融資租賃等新型貿易業態今年將繼續蓬勃發展;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一帶一路”戰略將加快實施,這些都是促進今年中國外貿發展的有利因素。
在中國外貿進出口分月數據中,通常而言,4月是一個頗具指標意義的月份。經歷春節長假期間的停工后,工廠陸續開工,貿易活動恢復活力,反映在進出口數據上,一般來說4月的數據會比此前幾月有明顯回升。而和往年同期數據相對比,4月更是觀察全年外貿開局走勢的關鍵月份。
相比于往年4月的“高歌猛進”,今年4月的外貿數據有些出乎外界預料:“春節效應”似乎不那么顯著了。
海關總署5月8日公布的4月份外貿進出口數據顯示,4月份,進出口呈現出“雙降”態勢。其中,出口1.08萬億元,同比下降6.2%,降幅較3月份收窄8.4個百分點;進口8739億元,同比下降16.1%。
值得關注的是,出口部分,盡管4月出口降幅較3月減少8.4個百分點,但和去年同期相比卻下降了6.2%,是2009年4月以來首次出現下降。而進口部分下滑16.1%,同樣是近幾年的最差表現。
就連向來被視為外貿“晴雨表”的廣交會,此前也交出了欠佳的成績單。據了解,今年廣交會出口成交1720.96億元,同比下降9.64%。
外界分析,4月出口數據延續了3月的頹勢,與前幾年狀況明顯不同,這顯示出春節因素已不是主因。同時這也預示著今年外貿全年目標的實現將非常嚴峻。商務部此前報告更明確指出,未來一段時期,中國外貿發展面臨外部需求不振等諸多挑戰,加上國際市場份額已處于較高水平,中國外貿可能保持中低速增長。
6%困難加大
在全球經濟弱復蘇的大環境下,中國今年實現出口6%的增長目標將變得更困難。對主要地區的出口仍然乏力,整體外部需求疲軟
龔一斌是上海市閘北區一家國際貿易公司的負責人,有過20年外貿生意經驗的他2012年開始介入葡萄酒貿易,目前還同時經營著五金配件的出口生意。
往年每個春節過后的4月,來自美國的五金配件訂單便會明顯增加。不過,今年的狀況在龔一斌看來不太樂觀。“現在我們美國的訂單幾乎沒有”。這種狀況也讓他開始將更多精力投向葡萄酒貿易。就在5月初,他的進口葡萄酒展示中心正式投入運營。“葡萄酒我們一般春節前就已經進口好,這塊貿易受春節因素影響不大。”
談到今年公司的出口業務,他認為下半年應該會有所回升,不過從今年前4個多月的狀況來看,仍比去年情況差一些。
對全年外貿狀況持不樂觀態度的,除了龔一斌這樣的中小外貿企業主,還有國內各家券商的宏觀分析部門。
對于4月進出口數據呈現“雙降”,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認為,在全球經濟弱復蘇的大環境下,中國今年出口6%的增長目標將變得更困難。
他認為4月的數據確實能夠反映出某些問題。“考慮到今年春節錯位,前3個月進出口數據大幅波動,一定程度上存在數據失真,較往年同期的可比性較低。”他補充說,“而隨著節假日因素影響的消退,4月份數據理應在上個月進出口雙雙大幅下滑的基礎上有所恢復,但實際情況是兩者并沒有明顯改善,其中出口增速仍處于歷史低位,進口的下滑幅度甚至進一步加深,表明總體進出口形勢較差。”
李慧勇分析:“對主要地區的出口仍然乏力,整體外部需求疲軟。以美國為例,美國一季度GDP環比年率僅增長0.2%,遠低于前值和預期,也印證了其經濟復蘇偏弱。而且,從取得訂單到出口恢復周期一般需要3到6個月,結合目前新出口訂單持續萎縮的形勢,二季度出口仍將不容樂觀。”
而在進口方面,增速已經是連續6個月呈現下降。這反映出國內需求不振,此外,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又拖累了進口金額。
民生證券宏觀研究員朱振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4月數據不佳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國內需求仍然不振,此外,也同人民幣匯率波動密切相關。”
在全年部分,朱振鑫認為,由于短期內國內經濟基本面沒有本質變化,雖然接下來順差可能會有所收窄,但全年全國進出口仍將持續走弱的大格局不會變化。
他說:“鑒于目前的外貿狀況,央行進一步降息、降準的趨勢可能還是很明顯的。”
“一帶一路”成亮點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如果與中國有一些大的項目簽約,可能會對國內進出口數據產生影響。“一帶一路”相關的項目一旦落實,必然會對進出口下降的趨勢起到一定“對沖”作用
盡管4月外貿數據不佳,但仍然呈現出一些新特點。在出口產品結構、市場結構方面也有所優化。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孫繼文此前曾強調,雖然穩增長壓力加大,但我國出口結構調整趨勢向好。
按照海關總署的數據,今年前4個月,在主要貿易伙伴中,我國對美國、東盟的出口增長,但對歐盟與日本的出口下降。若按照企業類別,國內民營企業進出口比重提升,而產品結構上,機電產品和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也在增長。
此外,中西部省份出口增長較東部發達省份速度更快。同時數據也顯示,即便進出口總體呈現下降,在前4個月,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主要國家成交量顯著增長。統計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進出口值占同期我國外貿總值比重超過25%。
朱振鑫認為,今年“一帶一路”毫無疑問將成為外貿領域一個大的變量。“‘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如果與中國有一些大的項目簽約,可能會對國內進出口數據產生影響。”
今年5月12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的若干意見》指出,將全面提升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水平,大力推動外貿結構調整。這意味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中國外貿中的重要性將顯著提升。
《意見》提出,全面提升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水平,穩定勞動密集型產品等優勢產品對沿線國家出口,抓住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機遇,帶動大型成套設備及技術、標準、服務出口。
在朱振鑫看來,“一帶一路”相關項目一旦落實,必然會對進出口下降的趨勢起到一定“對沖”作用。不過,他仍認為,今年出口狀況可能比去年差。
“出口主要還是受到國際大環境的影響,內部應對來講主要還是需要對匯率政策做一些調整。人民幣應當適當貶值一些,我覺得是有必要的。”他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朱振鑫認為,長遠來看,人民幣的國際化、擴大人民幣的使用范圍將有助于緩解國內外貿的不佳態勢,也避免受到匯率波動的影響。“人民幣目前的強項在于投資,而不在于結算。但人民幣的結算又涉及到資本賬戶的開放問題,這肯定是一個比較慢的過程。”
穩增長政策密集出臺
考慮到經濟增長已經處在失穩的邊緣,政策將面臨更大壓力。近期決策層也明顯加強對經濟下行的關注,財政政策將有所發力
針對4月外貿數據,招商證券宏觀研究部門此前點評認為,4月份的進口數據顯示內需仍然較為疲弱,實體經濟亟待宏觀政策支持。
光大證券研報則認為,外需的疲弱給國內政策帶來更大放松壓力,資本市場將繼續享受寬松流動性的推動。疲弱的外需對本就低迷的國內經濟增長勢頭帶來了更多下行壓力。考慮到經濟增長已經處在失穩的邊緣,政策將面臨更大放松壓力。近期決策層也明顯加強對經濟下行的關注,財政政策將有所發力。
實際上,4月份外貿數據公布后,政府對全年外貿狀況已經表示出明確的擔憂。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孫繼文在數據公布后的第二日便表示,外貿穩定增長,關乎產業發展、穩定就業和改善民生,關乎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前4個月進口降幅較大,主要是由于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所致。”孫繼文指出。
據孫繼文介紹,近期,商務部組織調研組分別赴15個省(區、市)開展外貿形勢調研,對全國31個省(區、市)近6000家外貿企業進行問卷調查,對80家廣交會參展企業開展深度訪談,對66個重點行業和前30大出口市場進行了認真分析。
孫繼文強調,總體上看,多數企業認為,國際市場需求低迷、部分市場局勢動蕩、人民幣對美元以外主要貨幣明顯升值、貿易便利化水平有待提高、融資難融資貴和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是當前面臨的主要困難。
針對外貿困境,商務部此前發布的《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5年春季)》中已頗有給全年外貿形勢打預防針的意味。報告提出,未來一段時期,中國外貿發展面臨外部需求不振等諸多挑戰,加上國際市場份額已處于較高水平,中國外貿可能保持中低速增長。
報告認為,2015年,世界經濟將延續溫和復蘇態勢,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國際競爭更加激烈。中國經濟開局平穩,結構調整穩步推進,新生動力加快孕育,但仍面臨下行壓力。中國外貿特別是出口具備增長的基礎條件,但形勢的嚴峻性、復雜性沒有根本改變,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挑戰和壓力還在增大。
《國際金融報》記者整理發現,為減緩持續惡化的進出口趨勢,從4月起,國務院密集出臺了多項外貿穩增長政策。如4月中旬的《關于改進口岸工作支持外貿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要擴大口岸開放,提升對外開放水平;5月7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提出加強電子商務國際合作,推動電子商務走出去;而5月12日最新公布的《關于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的若干意見》,對培育新常態下的對外貿易競爭新優勢提出了明確要求。
此外,據中國政府網的報道,在今年4月底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動詢問有關部門何時可以實施對部分國外日用消費品降低關稅的試點時,有關部門負責人回答稱8月或可實施,結果李克強總理明確要求6月底前必須實施。
據了解,此次會議除了決定6月底前開展降低進口關稅試點外,還提出了完善服裝和化妝品等大眾消費品的消費稅政策、增設和恢復口岸進境免稅店、進一步推進境外旅客購物通關和退稅便利化、加快推進中國產品品牌提升工程,支持實體店發展,實現線上線下互動等措施。
有專家表示,降低關稅以及部分國外商品的消費稅,將有助于國人的消費回流。長期以來,中高端消費“外冷內熱”的問題一直存在,價格差距是主要原因。而政府此次直接通過減稅的做法,可能很快就會產生積極效果。
下半年或迎回升
下半年中國對歐洲、日本市場的出口可能會出現回升。目前最需要擔憂的是東盟以外的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因為這些市場面臨的是結構性危機
針對政府推出的一系列外貿穩增長措施,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下半年中國對歐洲、日本市場的出口可能會出現回升。
在中國外貿方面,梅新育可謂是“樂觀派”。在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之后不久,他曾公開表示,不應對出口下滑過度悲觀。而直到今年2月,他仍強調對1月份外貿數據不應只看表面,而應同時看到積極趨勢。
談到今年下半年的外貿形勢時,梅新育認為應該區分不同的市場、分別來觀察。而政府在制定政策時也應該考慮到這一點。
“我們看到前4個月對美國、東盟的出口都在增長,對歐盟、日本在下降,對東盟以外的新興市場出口下降。”梅新育說,“但我判斷,今年剩下的時間對歐洲的出口將有所回升,因為歐洲主要經濟體的經濟都已經有所恢復,并且歐盟的量化寬松措施,也會對歐洲經濟企穩復蘇有正面作用。”
在他看來,歐洲主要經濟體經濟的復蘇,遲早會反映在對亞洲制造尤其是中國商品的需求上。“畢竟歐洲勞動力市場的體質改進不是太明顯,需求的增長不會體現在歐洲自己的制造業上。但需求回升仍需要一定時間。”
而在日本部分,梅新育分析,對日本出口下降,是去年日本實行的稅制改革所引發的連鎖反應所致,但一段時間后影響還是會消除。
2014年4月1日,日本政府時隔17年后,將消費稅由5%直接提到到8%。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今年5月8日的報道,消費稅增加到8%的舉措實施后,日本人的消費心理趨向于節儉,總體支出不斷減少。
日本經濟新聞稱,日本總務省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度日本的恩格爾系數平均達到24.3%,升至自1993年度2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由于消費稅增稅,日本家庭壓縮總體開支,再加上日元貶值等帶來的食品漲價,均導致了恩格爾系數的升高。
梅新育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相比于歐美以及日本市場,目前最需要擔憂的是東盟以外的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因為這些市場面臨的是結構性的危機。
“新興市場整體來說正陷入持久的危機之中,對進口商品的需求會下降。尤其是拉美以及非洲。這些國家以往是通過出口初級產品獲得的收入轉移支付,讓國內大量人口脫貧。但目前的初級產品熊市讓這些國家政府的財政陷入危機。”他解釋說,“實際上,從2013年開始,拉美地區的貧困人口不但沒有減少,反而開始回升了。這種趨勢今年很可能會加速,這對中國出口是很大的沖擊。”
在政府可以采取的外貿穩增長措施方面,梅新育認為,除了常規措施之外,“一帶一路”可能將是突破點。“我們可以通過幫助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宏觀經濟增長,來穩定我們的需求。”他說。
信息來源:中國經濟網